内蒙古晨报官方网站 | 24小时记者帮您热线电话:0471-9679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8047123456
您当前的位置: 晨网>>文章>>城市>>鄂尔多斯

沙漠玫瑰自成山河——殷玉珍的“造绿”人生

时间:2020年09月02日 编辑:郭治华 来源:鄂尔多斯日报


  一株株玫瑰树,浓绿的叶片上摆动着露珠。鄂尔多斯毛乌素的晨阳像是一把刷子,一层一层地刷亮了玫瑰树及周边的植物。当光影轻抚过高大的杨树林时,玫瑰树是被主人的脚步声惊醒的,尽管那脚步轻之又轻,甚至有点蹑手蹑脚。但玫瑰树听得出来,那是爱的音符,从一双粗糙的手上跳跃起来,一首歌从空气奔腾到根茎,它们便精神抖擞起来,列队向这爱的使者致敬。

  殷玉珍对每一株树的爱,都是这样的轮回:从幼苗到开花,从华盖如荫到累累硕果,她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,直到它们足够强壮,根须茂密,盘根错节在沙丘里,编织成一个个囚笼,囚禁住了张牙舞爪了几十年的沙子。从此,阳光路过时,地上有了阴影;春风吹过时,吹绿了一抹山河;雨水落下时,滋养了一丛又一丛开枝散叶。人的故乡是哪里?也许还有这样一个定义:有那么个地方,自己愿意付出心血和汗水想筑巢安家。此处便是殷玉珍的故乡。

  1985年,殷玉珍从陕西“移苗”到了毛乌素沙地,像一株沙漠玫瑰一样,深深地将根吸附在东望不到边西看不到路的黄沙里。关于那些年的艰辛,采访过她的人都做了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和呈现。

  三十多年了,她总是想起那些挖坑、种树的月夜,这是她很少向人提及的隐秘。她说:“月亮出来,就去种树,月亮落了,就回家。”一开门,水银一样的月色,迎面扑来,铺满了高低交错的沙丘。抬头,是满天的星斗,弯弯的上弦月贴着树梢,慢慢地至中天。树欲静而风不止,春风贴着沙地悉悉簌簌地往前跑,风很野,肆无忌惮地钻到人的前胸后背。她和丈夫背着树苗,一个人踩着另一个人的脚印往前走,想着孩子们在促狭的土炕上熟睡着,两口子的脚下便更快了些。他们很少说话,只是配合默契地干活。有些冷冽的春夜里,喘气声格外清晰,从胸腔到沙坑,生命的呐喊应声而落。月牙儿升起,满月落下,年复一年,日子像流水一样,冲刷出了一片莽莽绿原。

  家里没有钟表,她的时间刻度便是月儿走过的轨迹。等到月落西天、星斗渐渐隐去光亮,两口子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。孩子该醒了,小的要吃奶,大的要喂饭,院里的鸡零狗碎,哪一个都马虎不得、凑合不了。

  那是她19岁到现在的人生,日升月落,耗心劳力,但眼见得沙漠一天天退去,绿色像潮水一样,不停地涨着,空气湿润了起来,青草的味道从林间传来,哄咙的蜜蜂和蒸腾的花香,迴荡在毛乌素,至今。90年代,遇到市里面一名女企业家,她实心眼儿地瞅着人家腕上那块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手表,女企业家见状摘下来送了她,从此没离开过她的手腕。不是换不起,凡是与过去岁月有勾连的物什,她都留着,比如旧房子和旁边一人都合抱不来的树木,孩子们都觉得碍眼,她却用砖块整整齐齐地围了起来。

  岁月的痕迹,一寸一缕,在她的生命里,都是刀砍斧凿过的,疼痛难忍之后,便是眼光更远、心灵更丰满的自己。殷玉珍像又不像所有的农家妇女,比如朴实、坚韧、耐操磨,说话敞开了嗓门,一根麻花辫,从20来岁辫到50多岁,依然粗黑地摇摆在她的背上。但她不信命运的邪、不对“上天的安排”低头,嫁到沙漠里难道就要“蒙头闭眼”地活一生?她不认命,所以总是有没完没了的小梦想小野心小痴念小纠结拉扯着她,将她扯上了另一条人生路。一开始只种杨树、沙柳、沙地柏这些易成活植物,再大的梦想只不过是为了求一片茵茵翠翠的绿色,护着小小的土坯房和那几亩薄地。后来,各种松柏、各色槐树和桃树、杏树、苹果、梨子等多样树种也在毛乌素扎了根,房前屋后春有绿、夏有花、秋有果、冬有青,桃花花红来杏花花白,一转身又是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
  夏日的傍晚,紫色的、黄色的、白色的,一串串的槐花轻轻摇曳着,仿若风铃一样,每摇动一下,就在她心底激荡起一些新梦想;细碎的、针尖一样的想法,堆砌在一起时,便在她后来的人生幕布上戳开了一个洞,泉水或阳光一样的信息,汹涌着挤进了洞口。一亩梦田,她有执念:唯有玫瑰配之。所以,她专门在密密匝匝的树丛里开辟了一方玫瑰园,饱满而鲜艳的骨朵,被制成了花茶,谁去了,她都要专门拿出来介绍一下。她眯着眼笑着告诉人家:“在沙漠里种玫瑰,这是我的梦想,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。”小小的骄傲,在层层叠叠的鱼尾纹里藏都藏不住。

  6万多亩黄沙,被殷玉珍一棵树一株树一朵花地装扮起来,织锦一般,铺陈在毛乌素沙地。从此,“玉珍庄园”里,雨打杨叶儿,风吹松涛响,日落桃花源,月起玫瑰坡,每一季每一时,连散发出的气息都是崭新的、鲜活的、香甜的。但没有哪一份美不是其来有自,为了种树,她曾失去腹中的骨肉,她遭遇乡邻的不解,那又咋样?她用梦想填补着现实的亏空:好多年不置办新衣,就着风沙啃着白面饼子种树,搞林下养殖,在治理后的土地上种甜丝丝的西瓜、粉红粉红的毛桃还有穗子粗大顶长的谷子……一到秋天,满眼的粉黛红颜,秋天的阳光照下来,干燥柔软、无遮无拦,殷玉珍捧着谷穗在镜头前笑靥如花。

  一斤小米三五十元,常常供不应求,别人问她经验,她从种到收,会讲上小半天,她指着自己的脑袋瓜说:“种地,得用这儿,不动脑子不行。”触类旁通,她的年收入几十万元的“致富经”来源于“侍奉”每一棵树时的虔诚。从种树治沙到种树致富,再到带领周围农牧民一起绿里“淘金”,殷玉珍用了近40年的时间,沿着这个脉络,是中国生态修复史的壮阔背景。至今,关于她的新闻报道一直不断。从普通农家妇女到全国劳模,殷玉珍的荣誉,院里有一个专门的展览馆,里面红彤彤的证书,一个挨着一个,像极了她的每一个被沙丘掩埋过的脚印。原来,光阴从没有把她冷落。一位从央视来采访的记者说:“光拍证书就拍了四个小时。”他还说:“周围都是绿树,哪有沙漠?走了二里地,才找到了一小片沙地,可把我们高兴坏了。”与一般的农牧民不同,殷玉珍很有“镜头感”,只要你说你想要啥样的画面,她马上就能“带入”。因为这就是她的生活,每一次“摆拍”,不过是她再回顾一次生活的桥段罢了。而哪一段情节,不是她的刻骨铭心?来采访的人撷取的不过只鳞片爪罢了。

  夕阳西下,一排排的树木,一簇簇的花草,像是被一声口令聚拢起来,紧密而有秩有序。阳光在浓荫匝地的枝丫间涂上了一层毛茸茸的光环, 每一抹浓翠浅绿都是殷玉珍昭彰沙漠的图腾,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样,就在眼前,她的目光却投向更远的远方:这片绿色庄园的未来在哪里?如何将这6万多亩绿色资源守住用好?继续扩大种养殖规模还是发展乡村旅游业?她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。时间的脚步不停,“沙漠玫瑰”破开了一个又一个霜夜,自成岁月山河。蓦然回首,看到她在“绿色中国”的版图上笃定前行……(记者 张晓艳 马利军 郭彩梅 贺龙)

线索征集:内蒙古晨报现面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新闻线索,热烈欢迎大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8047123456,分享您身边的新闻。
晨网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