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一院六馆,各展其美;千年文脉,一脉相承。”呼和浩特市近日发布《呼和浩特博物馆之城建设总体规划(2025-2035)》,紧扣内蒙古自治区“六个行动”中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,通过整合呼和浩特市六大博物馆资源、活化文物叙事、强化数字赋能,打造世界级博物馆之城。近日,晨报融媒记者走访了多个核心场馆,探访北疆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之路。
“一院六馆”
串联两千多年的青城史
“总分馆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,而是让文物资源‘活’成一部史书。”呼和浩特博物馆副馆长王锟介绍,自2023年机构合并后,呼和浩特博物馆、公主府博物馆、昭君博物院、丰州故城博物馆等六大场馆纳入统一管理,形成呼和浩特地区从古至今的完整“叙事链”。
在呼和浩特博物馆展厅内,王锟驻足于北魏双羊纹金饰牌前:“这件文物与东罗马金币同展,印证了北魏时期草原丝路的交往、交流、交融。”随后,她指向另一侧的辽代砖雕菩萨头像,“这是‘丰州故城白塔’的出土文物,与万部华严经塔出土的经卷残片,共同勾勒了辽金元时期的宗教艺术脉络。”
谈及“一院六馆”的规划优势,王锟说:“‘一院六馆’涵盖6处历史建筑及许多的珍贵文物,既能推出北疆文化的主题联展,又能依托‘白马馆’举办沉浸式社教活动,让观众直观感受文物背后的流动史诗。”
让文物从展柜走进日常生活
“这座府邸的一砖一瓦都是民族交融的密码。”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负责人王国庆向记者介绍了这座占地面积为4800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。
在展厅内,王国庆面对着展陈的清代象牙雕嵌螺钿人物故事折纹扇侃侃而谈。他说,馆内展出的珊瑚茶马面具、清鎏金嵌宝凤冠等文物,也备受参观者的喜爱。
王国庆说,馆藏清代扇面特别展览将于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亮相。目前,公主府博物馆正积极与清东陵、承德避暑山庄等具有清代皇室背景的博物馆联动策划“皇家风物”巡展。
据他透露,在不久的将来,公主府博物馆也会推出“宫廷糕点”“皇家茶饮”等具有文化元素的餐饮,让文物从展柜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。
科技赋能新叙事
“这块战国虎禽搏斗纹铜饰牌,反映了欧亚草原古代各民族文化交流、互鉴融通的历史事实。”昭君博物院副院长包苏那嘎以文物为引,详细解说该院以“昭君出塞”为主线推出的展览。
“我们将东周双羊形铜祭具、战国虎禽搏斗纹铜饰牌等文物与数字化展陈深度融合,利用VR技术重现‘昭君车队’场景,观众可‘穿越’至汉代,跟随虚拟使团体验和亲之路。”包苏那嘎介绍,该院还联合了14家文博机构打造“交通之美”数字展厅,用720度全景技术呈现沿线文物。
从呼和浩特博物馆的研教结合,到和硕恪靖公主府博物馆的文物赋能,再到昭君博物院的“数字”出塞之旅。当我们走进青城的博物馆集群,历史不再尘封于展柜——大窑石器、战国铜饰、北魏驼铃、清代砖雕等“跨时空对话”之旅,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。呼和浩特正以“六个行动”为纲,让博物馆成为北疆文化品牌的“超链接”,让这座城市名片更加闪耀。 □晨报融媒记者 臧嗣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