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6日,阿拉腾呼亚格正在弹奏图瓦三弦。记者李昱贤摄影
内蒙古晨报晨网·速闻新闻记者:郝琴 李昱贤
随着阿拉腾呼亚格缓缓开口,一阵悠长而低沉的呼麦之声迸发出来,那深沉而又悠扬的歌声里,蕴含着草原人民的情感与智慧,仿佛在诉说着草原的辽阔,而每个音符又仿佛凝聚着他对呼麦艺术的热爱。
出生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阿拉腾呼亚格是一名90后,现工作于呼和浩特市歌剧舞剧院。见到记者时,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乐队的伙伴们,他说他们朝夕相处,有着无法言说的默契,共同为了音乐梦而努力。
启航呼麦之旅
阿拉腾呼亚格曾去蒙古国、瑞典等十几个国家进行过演出或比赛,也参加过央视《黄金一百秒》和天津卫视的《跨时代战书》等,他说:“呼麦带我看了世界,也更好地展示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阿拉腾呼亚格说最初接触呼麦是由于好奇,好奇这样“神秘”的声音是怎样发出的,并且开始在网上跟着模仿学习。“有一天上课的时候,琴房班主任突然过来说学校来了一位呼麦老师,问我要不要过去让老师听听我所学习到的呼麦。然后我就壮着胆子过去给老师唱了一下,结果老师说我这顶多算个泛音。同时老师告诉我如果要学的话,可以一周来上一次课,还可以带上其他同学来。然后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来了三十多个学生,第二节课就减半了。到最后,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。”阿拉腾呼亚格自豪地说。
阿拉腾呼亚格所获的奖项。记者李昱贤摄影
学习呼麦是非常辛苦的,很考验人的技巧和肺活量。刚开始学习的时候,每上一节课呼亚格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湿,一拧衣服能拧出一大把水。
此外,学习呼麦不仅需要老师的点拨,还需要自己用心体悟,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,按照自己的声带特点去发声,“而当时的我不太会找发声的位置,只会用大白嗓,没有技巧,这对我造成了很大的的困扰。”阿拉腾呼亚格说,最终在老师的点拨和自己的努力下,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12月6日,阿拉腾呼亚格的乐队正在排练。记者李昱贤摄影
传承创新并行
“既然学习了呼麦艺术,就一定要把它传承好。传承不仅仅是会唱呼麦这么简单,而是要理解其中的内涵与文化,从而给别人讲解何为呼麦。”阿拉腾呼亚格对呼麦的创新有着自己的看法,在他看来传承并非一成不变,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。他说:“可以将呼麦和更多现代流行的方式进行结合,让更多的年轻人接纳它,喜欢它。我也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了一些关于呼麦的视频,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呼麦,为呼麦的传承尽一份自己的力量。”而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奏,使得呼麦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芒。
随着采访的结束,阿拉腾呼亚格又唱起了熟悉的歌曲。他相信在众多传承人的努力下,呼麦这种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。